從執著到卓越:寫作的創意重塑之道


寫作的旅程上,我們經常會遇到一個普遍但又極具挑戰性的問題:捨不得修改自己的文稿。對許多初學者來說,每一個字、每一個句子都像是自己情感的延伸,每一段文字都承載著作者的思想和靈魂。然而,正是這種對自我創作的過度執著,往往成為阻礙寫作進步的最大障礙。

在今天的這篇文章中,我將跟大家分享:為什麼在自我精進寫作的歷程中,有時得對自己狠一點?道理很簡單,因為大膽捨棄與修改是寫作進步的必經之路。接下來,我也會提供一些具體的方法和策略給你參考!

為何要大膽修改?


我們都知道,寫作是一個不斷積累與精進的過程:就像雕塑家需要不斷雕琢石塊才能塑造出完美的作品一樣,同樣地,寫作也需要透過不斷的修改和重寫,才能精煉文字、傳達深層的意義。每一次的修訂,都是對作品的一次深化和提升。

  1. 距離產生美感:當我們投入創作時,往往會陷入自己的思維框架中,無法客觀地評估自己的作品。放下作品一段時間後再回來審視,往往能發現之前未曾注意到的問題,這樣的距離感可以幫助我們更客觀地評價和改進作品。
  2. 讀者與作者的角度不同:我們寫作的目的,往往是希望能與讀者溝通思想、分享故事。然而,讀者的背景、知識和感受與作者都可能大不相同。透過持續修改和重寫,我們可以更精準地縮小這種差異,使作品能夠觸及更廣泛的讀者。

如何進行有效的修改?


  1. 設立冷卻期:完成初稿後,不要急於進行修改。不妨給自己設立一個冷卻期,可能是幾天或幾周,讓自己從創作的情緒中脫離出來,以更加客觀的眼光來審視作品。
  2. 從大局出發:在修改時,先從整體結構和主旨著手,確認是否每一部分都緊密地連接?是否能夠清晰地傳達你想表達的主旨?
  3. 細節打磨:結構調整完畢之後,再進行細節上的修飾和打磨。這包括段落的安排、詞彙的選擇、句式的流暢性、以及拼寫和語法的正確性等等。
  4. 尋求外部回饋:有時候,我們需要來自外部的眼光來幫助自己發現問題。這時,若能尋求信任的朋友、同事或寫作教練的意見回饋,他們的觀點可以幫助自己從不同的角度看待自己的作品,發現我們可能忽略的問題。當然,接受批評和建議需要勇氣,但這也正是成長的一部分。
  5. 利用軟體工具:現今有許多寫作和編輯的軟體,能夠幫助我們改善文稿。從基本的拼寫檢查到更高級的語言表達和風格指導工具,可說是應有盡有。透過這些工具的協助,可以有效幫助我們審視和改進自己的作品。
  6. 學會放手:最終,我們需要學會的是放手。不是每一段文字都能完美無缺,也不是每一次修改都會如我們所願。學會接受作品的不完美,正是寫作中最具挑戰性,也最為重要的一課。
  1. 結語

    大膽地修改自己的作品,誠然是學習寫作過程中很重要的一步。這個過程不僅僅是關乎文字的刪改,更是對自我認知的深化和對寫作藝術的尊重。每一次的修改都是對作品負責,也是對自己成長負責。雖然這個過程可能艱難,需要我們對自己狠一點,但正是這樣的磨練,讓我們能夠突破自我,達到新的高度。

    真正厲害的作家,很少是一揮而就,反而是經過字斟句酌。無論是經典文學作品還是現代暢銷書,背後往往都有無數次的修改和重寫。例如,海明威曾經提到,他為了完成《老人與海》這部短篇小說,重寫了整整七十遍結尾。這樣的堅持和不懈努力,最終讓他的這部作品成為文壇經典,影響了無數讀者。

  2. 海明威曾在訪談中表示,《老人與海》本來可以寫成長達一千頁的巨著,將老人所在村莊裡每一位人物的生老病死都寫入,可是這樣的作品已有人寫過,於是他決定聚焦在老人與大海上,讓他自己對書中人物和環境的知識與經驗成為「冰山在水面之下的部分」。

  3. 因此,當你面對自己的作品時,請勇敢地拿起筆來進行修訂,不要害怕刪除那些看似珍貴但實際上阻礙了表達的文字。請謹記,每一次的修改,其實都是你自己在寫作之路上邁出的堅實一步。透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,我們能夠不斷進步,最終成為更優秀的創作者。




張貼留言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