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看《給年輕記者的信》:從事「上帝的職業」,彰顯人的價值



彷彿就在不久之前,我還是一個拿著筆記本四處採訪企業家、名人的記者,在每個月的截稿期來臨之前,搖筆桿寫下一篇又一篇的創業故事和成功傳奇(當然也有令人扼腕、嘆息的失敗案例),也試圖為讀者解析當今的科技趨勢,或是介紹企業背後的商業模式

雖然自己不再是剛進社會的年輕人,現在也已經離開了瞬息萬變的媒體圈,但看完《給年輕記者的信》這本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塞繆爾.弗里德曼所撰寫的書籍,心中還是有許多的感觸。

隨著商業邏輯與資訊科技的演進,國內外的媒體生態也產生了許多變化,新聞記者從決定報導開始,就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和誘惑。閱讀《給年輕記者的信》的同時,更讓我忍不住回想起過去在報社、雜誌社當記者的歲月,甚至是更早的時候在大學校園讀傳播相關課程的往事。

印象中,坊間有很多介紹採訪寫作和新聞原理的書籍,但卻很少觸及理想和現實之間的交鋒。一如政大、世新等大學的傳播科系教了很多編輯採訪的技巧,但卻鮮少告知學子該如何做好成為一名記者的準備。

「我希望我能灌輸你一些思維習慣,鼓舞你去建立職業道德……甚至我想和你談談繪畫、音樂和戲劇,我很樂意,而且我覺得自己有這個水平。實際上,我確實希望你去學習藝術,它將提升你的文化修養,提升你的生活。偉大的新聞記者絕不會只停留在閱讀報章雜誌、收集新聞材料和收聽新聞報導上,而會在文學、電影和爵士樂等偉大的藝術中尋找養分和催化劑。」

讀到這裡,我深有同感。身為一個記者,除了要耳聰目明,善於傾聽、溝通和表達,更應該去涉獵一些不同的領域。好比去接觸文學、音樂和電影等藝術,也許從事這些活動會花去不少時間,但如果能夠多領略一些美好的事物,應該也有助於增廣見聞,用更開闊的胸襟來擁抱這個世界。

暗自揣想著,如果早一點看到這本書會是如何?老實說,早一點讀了這本書的話,不見得就可以提昇採訪、寫作的功力;但我相信能夠砥礪心志,釐清自己對新聞工作的態度、想法,也更能從實際的採訪工作中獲得印證。

但現在閱讀,亦為時未晚。

給年輕記者的信》這本書的篇幅雖然不多,卻兼具實用性和閱讀的樂趣。一如書名所示,這是一本新聞學院教授寫給有志投入媒體工作的年輕人看的書,透過書信體的溝通方式,作者佐以理論和親身經歷,分享許多從事新聞工作的訣竅與需要注意的事情,也傳授媒體工作者接觸世界的方式。

雖然作者提及「它不是一本教科書、一本歷史書、一本新聞批評著作,雖然它和這些書有一些共同點」,但從本書的選題到章節安排,仍不難看出作者的用心——特別是在職業道德、情感和榮譽等層面,塞繆爾.弗里德曼更利用了許多篇幅來講述他對年輕記者的期許。

我很愛看書,通常拿到書的時候會先翻閱序文和目錄。從這本書的目錄安排,便可覷得作者的用心。這本書只有短短四個章節,但卻近乎字字珠磯。

本書的第一章,談到的是記者的特性,而非報導原則、採訪技巧,顯見作者對人的重視遠高過其他一切。一個優秀記者的養成,有很多地方可以靠後天的努力養成,但良心和自我反省的能力卻應該是最重要的,也凌駕於其他的原則。

第二章和第三章,分別談報導和寫作。作者也分享他在紐約時報任職以及哥倫比亞大學任教的經驗,有趣的是對於新聞寫作,塞繆爾.弗里德曼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。好比在傳播領域被奉為金科玉律的「倒金字塔結構」,基於資訊不能簡單地按照順序排列的見解,他從未使用和教授過。

提到「倒金字塔結構」,又讓我想到大學時代讀過的大眾傳播理論,也重新思考新聞寫作的敘事結構,或許也可因時制宜而有所變化,不該僵化到只剩下單一的角度和作法。

最後一章,談的是職業生涯。我特別喜歡作者說的這段話,「新聞是一項用每一篇新的報導證明你自己、更新你自己的事業。昨天的經驗,是明天工作的基礎。

書中有幾個議題讓我印象深刻,好比傳播人都熟知的客觀報導原則,作者並不以為然。

所謂的「新聞客觀性」,強調新聞媒體是一個獨立的行業,從業人員應當秉承新聞專業價值,對事件進行準確、真實的報導與傳播,並要求記者發展一種驗證資訊的方法,讓證據可以更透明。

按照傳統新聞學的觀念,新聞從業人員必須堅守「公正」和「客觀」的原則——我也曾有過類似的疑問,記者無法脫離社會離群索居,必然會有自己的喜好、立場與價值觀,怎麼可能在報導中完全不帶有一絲的個人色彩呢?

本書作者認為「客觀」是一個錯誤的詞彙,因為人不能迴避主觀,更不能拒情感於千里之外。新聞誠然與溝通情感有關,更不能超越人性的範疇。他以兩位獲得普立茲獎的攝影記者為例,美聯社記者黃幼公把人性考量擺在搶新聞的前面,所以他先把受到美軍凝固汽油彈襲擊的越南小女孩送到醫院之後,才回到美聯社辦公室把戰爭現場的照片沖洗出來。

反觀另一幅拍攝蘇丹饑荒的得獎作品,自由撰稿人凱文.卡特雖然在事後趕走了那隻虎視眈眈的禿鷲,但卻未能為那個瘦弱、蹣跚的孩子多做一點事。得獎之後,終究敵不過自己良心的譴責而自殺,也徒留許多遺憾。

給年輕記者的信》這本書的作者認為,客觀這件事是相對的,新聞記者應該在主觀與客觀之間取得一種平衡。新聞記者被視為是「上帝的職業」,固然需要在第一時間把採訪到的新聞報導出去,但是社會道德的高度,應該要凌駕於職業道德之上。

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,彷彿像是在聆聽塞繆爾.弗里德曼的諄諄教誨。作者期勉年輕記者要扮演好忠實資訊的經紀人角色,但除了親臨現場、詳實報導之外,更重要的是要做一名有道德的新聞記者,永保仁慈之心。

「我不怕把新聞行業當做道德的職業,我也不怕用道德標準來要求自己,我不怕聽起來天真和傷感。任何不是因為相信新聞是道德職業而從事這行的人,都不如直接去炒外匯或去製造橙劑(一種有毒除草劑)。你們的職業生涯中肯定有許多不如意,但你們最初的理想會像指路明燈一樣,不停息地照射,永不熄滅。

想到先前一連串記者抄襲新聞的事件,再看看本書作者塞繆爾.弗里德曼對年輕記者的呼籲,相較於寫作技巧可以靠努力學習而提昇,道德良知的確是記者的第一要務。

新聞報導要貼近生活,因為它必將彰顯人的價值。

★ 特色圖片來源:pixabay

Buy Me a Coffee

★ 想要打造您的個人品牌嗎?快來報名「個人品牌經營實戰」線上課程。



如果您想聽我分享有關個人品牌內容行銷文案寫作讀書心得等情報,歡迎免費訂閱「Vista電子報」!謝謝。


訂閱Vista電子報

    We respect your privacy. Unsubscribe at anytime.
    Powered By ConvertKit
    張貼留言

    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