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世代人脈經營:從Facebook交友邀請談起









2014年春天過世的日本參議院議員藤卷幸夫曾經說過:「對人要有高度好奇心,但別裝熟!只有親切,才能建立人脈。」




無論是建立社交競爭力,或是經營人脈,其實都是要從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開始做起。而尊重與親切,只是第一步。



把主題拉回來,如果要談「人脈經營」的祕辛,我想我真的可以寫一本書了,但今天就先從Facebook交友邀請談起吧!



Facebook的會員總數超過十億人,在臺灣也有超過一千九百萬人註冊,幾乎每個上網的人都有帳號,可說是這個社交年代裡相當普遍的網路服務。於是,Facebook逐漸從「熟人之間的通訊錄」,演變成夾雜廣告、交誼或其他目的的複雜社交關係。










如果要我來開一堂「新世代人脈經營」課程的話,那肯定得從如何在Facebook發送交友邀請談起。也許是那個「加朋友」的按鈕設計得太簡單好用了,所以導致很多人幾乎不假思索就對陌生朋友發出交友邀請,甚至連招呼都不打一聲,完全把小時候老師教過的禮貌拋諸腦後。



說真的,我有點厭倦「在Facebook上被加朋友還得自己先寫私訊去打招呼」的這件事了。並非我有多麼了不起,而是自己更希望弄清楚和我對話的朋友是誰?這樣,才能敞開心胸進行交流,並且毫無保留地互動與分享。



其實,我很樂意結識新朋友,我也很感謝有人願意和我交朋友,但……十個加我好友的人之中,大概有九個都不會先發則訊息來自我介紹。我不免好奇,難道這就是新世代的交友模式嗎?



結識人脈是好事,但為何不能主動打個招呼呢?更妙的是十次裡面大概有八次我打了「哈囉,你好」之後,對方不是不回應,就是只跟著回覆「你好」。嗯,我好、你也好。



如果我們在實體活動或社交場合之中遇到新朋友,是不是都會交換名片或寒暄幾句呢?那麼,為何把交友的場景搬到網路上來,大家就忘了禮貌這件事呢?



其實,我只想知道你是誰啊?還有,我們是否曾在哪個場合相逢?或者,可以說說為何想認識我?甚至,有什麼事情是我可以幫忙的?若有,請直說無妨。



我的Facebook上頭已經有兩千七百多位朋友,每天早上也會固定跟當日壽星說聲「生日快樂」,但我發現仍有許多朋友是加了好友之後卻鮮少往來,這樣真的很可惜啊!



倘若,您只是想要「認識」我,或是想要看我在塗鴉牆所分享的資訊或曾經發表過的文章,請愛用Facebook的「追蹤」功能,或者可以上「內容駭客」網站。再不然,也可以從在下的粉絲團掌握最近的動態。



Facebook有所謂五千個朋友的上限,我想創辦人佐克伯當初會有這樣的設計,除了考量大多數人的真實交友情況外,也多半希望提醒大家不要浮濫交友,模糊了社交的本質。



剛剛看了一下,我的Facebook上頭還有近一千則交友邀請尚未回覆;說真的,我很感謝這些朋友願意加我好友。但在這個假人橫行的年代,我可能需要更多的資訊,才能判斷是否要按下確認鍵。



因為,我真的很在乎我的每一位朋友,也很重視每一段友誼。











★ 如果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,歡迎分享或是請我喝杯咖啡



★ 歡迎幫「Vista寫作陪伴計畫」粉絲專頁按讚!




★ 想讓您的文案被更多人按讚嗎?快來看《慢讀秒懂》。



★ 提升內容力,請別錯過《內容力:打造品牌的超能力》線上課程



★ Photo Credit:unsplash-logoHelena Lopes











張貼留言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