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把實力轉化為履歷?抓住讓你完美展現工作經歷的五項要點







本文作者為侯智薰,21歲時就創辦教育訓練團隊,打造自學者舞臺,專注於學習與生產力開發、雲端工作術與知識管理等領域。感謝授權「內容駭客」網站轉載,特此申謝。



【我們為什麼轉載這篇文章】履歷,是用來展現自我實力的一種內容。但通常公司收到的履歷,都會讓主管覺得「過猶不及」;有的過度吹噓,有的卻看不出求職者能對企業產生的貢獻。侯智薰以身兼業主和內容創作者的雙重身份,向大家詳細剖析要寫出一份好履歷時應掌握的重點。大家可以用來檢視自己的履歷,是否能得到老闆們的青睞喔。


履歷不是讓你吹噓,更不會叫你謙虛


實習季又要到了,敝公司最近也在找實習生。在收到不少履歷之後,看到當中許多份履歷都讓我們充滿黑人問號。因此筆者打算寫一篇關於「撰寫履歷」的經驗分享文,以免求職者寫出不佳履歷讓業主看得痛苦,進而好好地表達自己,抓住機會。



我們發現有太多人沒法好好說出自己的故事。這不僅讓求職者找不到機會,也會使求才者可能「錯失了適合的人」。所以此篇攻略文,就是希望能讓大家上戰場時,至少能進到第二階段面試;不要在面試者還沒見到本人前,就先死在前線。




style="display:block; text-align:center;"
data-ad-layout="in-article"
data-ad-format="fluid"
data-ad-client="ca-pub-7348191874303466"
data-ad-slot="1572728513">




不廢話,開始吧!




第零點:不要用制式履歷表。







人力銀行雖然能夠告訴你許多職缺,但他們提供的制式履歷表絕對是大坑。



制式履歷表,就代表你能用一份履歷表就打遍天下?



別做夢了,讓筆者用一句話打破這種迷思:


「這表示這份履歷表不是為求才者量身訂作,而且充滿雜訊。」

「雜訊」的意義:無法符合職位需求,也不能展現出求職者為公司帶來價值的資訊。



基本上,上面這張螢幕截圖裡的「所有資料都是無用的」。沒錯,就連聯絡資料跟姓名都無用。為什麼呢?因爲這份履歷無法讓求才者對求職者產生興趣,根本不會想去聯絡,為什麼需要知道他的聯絡資訊?




擊破糟糕履歷的五項要點


接下來,筆者會引用一份申請敝公司的自製履歷(至少他突破了第零點)作為範例。當事人已同意引用履歷內容,部分個人資訊已隱藏:









但如果你還是能認得出這位求職者,請幫忙保護當事人,保留個人隱私,謝謝。



在下面五項要點分析結束後,接著筆者會附上一張「履歷範例」給大家參考。





第一點:個人資訊很重要,卻也最不重要


從這份履歷可以看的出來,版面的五分之一(20%)是用來呈現個人資訊:照片、中英姓名、電話、居住地。



這完全是浪費版面,因為「個人資訊」這東西只有在履歷內容引起求才者興趣後才會有用。當公司人事主管一點開履歷,如果前面20秒只能讀到個人資訊,心裡想的其實是:「這誰啊?先告訴我,為什麼你適合我們這個職位吧⋯⋯」



履歷的目的就只有一個:


「讓求才者發現你對於公司的價值,並對你有印象和興趣。」



那麼該如何達到這個目的?很簡單:


「思考求才公司需要什麼,而不是你自己想要說什麼。」


第二點:用時間軸呈現經歷是基本要件,但其中的邏輯脈絡是否夠清楚?


將近有一半的履歷,會依照時間順序呈現個人工作經歷。但卻沒幾個人能說出,這段時間軸背後的邏輯脈絡,與故事意義是什麼?求才者關心的是:


  • 「你為什麼會從A公司跳槽到B公司?」

  • 「在C公司和D公司的工作內容都是推廣,那換東家的原因是?」

  • 「你列的這些項目,和我們公司需要的職能有什麼關聯性?」




為什麼每個經歷背後的邏輯脈絡與故事很重要?因為這才是你人格特質最好的具體證明。





第三點:請用故事或者事件說明人格特質,不要只寫個人很擅長某項工作



  • 你說你很會「團隊合作」,為什麼?

  • 你說你很會「溝通與寫作」,憑什麼?


這時候,求職者每項經歷間的故事邏輯脈絡轉換過程,就是最好的佐證。如果求職者已事先研究應徵的公司是小規模公司,就可以寫成:



「2016 年我在A公司擔任行銷部實習生。2017年換到B公司之後,同樣負責行銷部,工作內容很類似。但換公司的最大原因是,我發現個人更適合5人的小規模團隊,而非20人的大團隊。」



在這邊筆者不會描述太多,因為各位都得寫出專屬於自己的故事。重點是讓求才者了解你的人格特質。每個人都喜歡看活的履歷,而非死的文字。



另外,陳述「學歷」這件事情就更奇妙了。筆者觀察到的是:



「如果求職者出身自前段學校,通常會將學歷大喇喇地放很大區塊。但如果是沒那麼突出的學校,通常會選擇不寫或略過。」



然而,最好的寫法並不是「明目張膽寫出來」,也不是「乾脆不寫」。而是寫一條你在學時「印象最深刻的一堂課」的故事與原因。



因為每個人都曾當過學生,在校時期會被迫要上一些必修課程。如果你能講出一個讓人印象深刻、認真參與的課程與全力以赴的原因,不僅顯示出在校時的學習歷程,還能讓求才者了解「你在意什麼?你的自主學習能力如何?你怎麼看待學習這回事?」。三種資訊,一次滿足。



如果只是填個學校校系名稱,人人都會寫,沒法讓求才者留下印象。如果你讀的是後段學校,卻用一個故事展現出個人的自制力與學習特質,一定是會令求才者刮目相看。


「讓你的履歷說故事,而非只有乘載資訊。」





第四點:求職者並不是人資主管,不要只寫大範圍的工作項目


有的人會因為太聰明、太自戀,就誤以為自己想講的東西就是別人想聽的,也認為這樣講別人應該就能懂吧?但卻很少意識到,聽的人並不是住在你腦子裡,也沒有經歷過你的曾經。


用主觀故事和客觀數字,呈現工作經歷的項目。


  • 廠商洽談、聯絡窗口
    曾洽談過幾家廠商?聯絡的是哪些窗口?對於公司產生的效益是?

  • 媒體聯繫及推廣人員
    曾聯繫幾家媒體?工作內容是什麼?寫新聞稿、辦記者會,還是轉貼內容到社群?
    預計的效益,與成功達到的數字分別是?
    聯繫媒體的頻率是半年1家?還是一個月8家?

  • 產品數字追蹤、分析
    如何追蹤?怎麼分析?分析追蹤之後的用途是什麼?

  • 市集活動流程策劃
    是負責寫企劃書?策劃時有關連的單位是?
    還是發想點子?流程發想的管理方式是?

  • 展品文案寫作
    你寫了什麼? 形成多少轉換
    學到、累積了什麼?




拜託,求職者並不是人資在寫招募文案,而且就算是人資在招募文案上寫的Job Description,也會有細節。如果每個項目都只寫「大項目」,求才者的確可以理解內容,但也可說是完全看不懂。而且列舉的項目範圍愈大,搭便車效應通常就愈明顯。



甚至還有看過有求職者曾在網路公司任職,把作品集放上了好幾個網站。但進一步了解後,才發現求職者是企劃人員,只負責初步的點子發想,網站完全不是他個人製作的窘事。


請注意:不用把個人過去所有的工作內容項目全寫出來。請研究目標公司開出的職缺需要什麼能力與經歷?目標公司下一期的規劃需要什麼樣的資源與價值?請根據這個去搭配撰寫。

還是那句話:「講別人需要的,而不是自己想講的。



第五點:
關於我到底該放履歷的前面還是後面?


筆者可以告訴各位,這件事並沒有正確答案。但是放前面跟後面正好代表了兩種不同定位,所以都可考慮:



如果把「關於自己」放履歷前面:

求職者必須要讓求才者一眼就能對你產生興趣,所以請寫出讓人產生印象反差大的內容:


  • 為什麼是你最適合這個職位?

  • 一個負面但會勾起好奇心的形容詞(接著描述的經歷,要讓求才者意識到這個負面形容詞帶來的,其實是正面印象)

  • 在投履歷之前,求職者對於應徵公司或者職缺的研究到什麼程度?






如果把「關於自己」履歷後面:

求職者必須總結上面所有資訊,並告訴求才者:「自己已經準備好進公司後,就能直接上工了。」所以要寫的內容方向會是:加入之後,你打算怎麼做?哪些事情是你認為能夠先產生貢獻的?讓求才者認為他們不是在和一個應徵者交談,而是已經在和一位內部員工溝通。



好,筆者知道有點連環轟炸也有點累,讓我們最後用一個履歷範例來做總複習吧!




履歷範例:最後總複習






以下內文僅為補充,歡迎自行閱讀,履歷簡單排版起來就是上面的格式。另,筆者想要提醒各位注意一項小細節,也就是履歷的配色,不妨可以考慮採用應徵公司的企業形象識別來配色。



檢查重點零:請採用橫式履歷

採用橫式履歷的原因,是因為目前大部份老闆都是在電腦上閱讀履歷,鮮少會列印出來。直式的履歷需要上下捲頁,容易造成老闆不耐煩、閱讀常被打斷,以及資訊呈現的不完整。一頁橫式的履歷除了能解決上述缺點,也能讓人耳目一新。



檢查重點一:控制最左側個人資訊欄位大小

個人資訊重要,但不用占太大區域,放旁邊小小的點綴就足夠了。求才者對履歷產生興趣後,自然會想盡辦法找出你的聯絡方式。



可以放個「關於我 x 職缺名稱」,做個簡單的Cover Letter,讓求才者有個進入故事的引言,開始思考:「我們的確需要這種人才。來,開始說服我吧!」



檢查重點二:中間經歷敘述(最大區塊)

在Cover Letter引言結束後,接著立刻搬出證據和數據來說服對方,自己就是最適合的人選。因此請先詳細研究公司需求之後再來撰寫。



以敝公司這次實習計畫為例,我們在招募網站上寫的能力需求有:「內容編輯社群經營、需求分析、客戶拜訪開發」。因此建議求職者就用這些「公司需求的能力」,搭配自己過去的經歷,說個故事,提出數字。



檢查重點三:時間軸的最後—Now

總結以上經歷,告訴求才者:「我已經準備好貢獻與加入行動了。」求職者應該先研究應徵公司正在或即將執行的計畫,並說明想要如何參與。



檢查重點四:個人累積與作品(右側)

中間區塊放的是「團隊與工作經驗」,而右側應著重「個人的」成就與累積。因為這才能顯現,求職者在工作之餘,是如何經營自己?


「觀察一個人最好的方式,就是看他怎麼運用空閒時間。」



如果求職者過去的工作與團隊合作經驗不夠多的話,自己獨自啟動一項執行計畫的門檻最低。因為沒團隊合作就不會遇到豬隊友,失敗全部都是出於自身因素,不必找什麼藉口。



像是筆者的部落格寫作、個人社群經營、講課分享、競賽經驗或參與一些會議活動等,都算是個人的成就與累積。然而,這些個人成就累積,都必須連結到應徵的職位上。千萬不要自己顧著把故事說得太爽,卻忘記是在寫履歷表,這並不是在寫自傳小說




後記


終於差不多結束了這經驗分享(呼)。



回到一開始的標題:「履歷不是讓你吹噓,更不會叫你謙虛。



臺灣的教育與社會環境,讓求職者不大會說自己的故事。不該說的拼命說,該說的時候卻又害羞不敢開口。



其實筆者一直認為履歷沒這麼難寫,只是我們太少去與自己對話,把自己過去那些別人沒經歷過的曾經,好好整理梳理分享出來。



上述所有的技巧,都只是一項「工具」。但如果求職者沒有先把內容梳理出來的話,有了工具依然毫無幫助。就像手裡握有一支鉛筆,卻依然無法寫作是一樣的。





★ 本文作者為侯智薰,21歲時就創辦教育訓練團隊,打造自學者舞台,專注於學習與生產力開發、雲端工作術、知識管理等領域。感謝授權「內容駭客」網站轉載,特此申謝。



★ 如何透過多角化經營的方式,提昇自己的知名度和影響力?請參加Vista讀書會三月專場:《複業時代來了



★ 如何學好簡報製作,同時用簡報進行內容行銷?請立即報名內容駭客系列講座(CHL6):如何用簡報做內容行銷



★ 如何產製高品質且具有吸引力的內容?請別錯過《內容力:打造品牌的超能力》線上課程



★ Photo credit:侯智薰Pixabay



張貼留言

留言